大家好,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蝦須草的功效與作用,以及蝦鉗草的作用對應(yīng)的知識和見解,內(nèi)容偏長哪個,大家要耐心看完哦,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鍋蓋草又稱作“蝦殼錢”健脾開胃,祛風(fēng)止咳,活血通經(jīng)。
蝦殼錢,中藥名。為堇菜科植物臺灣堇菜的全草。分布于臺灣等地。具有健脾開胃,祛風(fēng)止咳,活血通經(jīng)之功效。用于小兒食飲不振,感冒,咳嗽,痛經(jīng),紅崩白帶,腹痛下痢,風(fēng)濕病。
生于海拔1400-2500m的山地林區(qū)。分布于臺灣等地。
形態(tài)特性:
臺灣堇菜又名:臺灣紫堇。草本,無地上莖,具垂直或斜升的根狀莖。匍匐枝伸長,末端具蓮座狀葉,有時具花。葉基生;葉片寬心形或近圓形,長1-3厘米,寬1-3厘米,先端急尖或鈍圓,基部深心形,邊緣具圓齒,兩面無毛或疏生短毛。
有時沿葉緣圓齒上有柔毛,下面通常帶淡紫色;葉柄細(xì),長1-10厘米,無毛或略被短毛;托葉僅基部與葉柄合生,離生部分線狀披針形,邊緣具流蘇或撕裂。花冠直徑1.5-2厘米;花梗較長,有時長可達(dá)15厘米,無毛或有短毛,中部以上有2枚鉆狀小苞片。
萼片狹披針形,長4-6毫米,寬1-1.5毫米,先端漸尖,基部附屬物較短,長0.5-1毫米,無毛;上方花瓣與側(cè)方花瓣近等大,卵形,長約12毫米,先端微缺,基部楔形,里面無須毛,下方花瓣較大,長約15毫米,先端具較深微缺或淺2裂;距長5-7毫米,稍彎曲;花柱近直立,柱頭兩側(cè)及后方具狹緣邊,前方具短喙。蒴果球形或橢圓形。
以上內(nèi)容參考百度百科?蝦殼錢
蝦須草屬于灌木,高達(dá)2米。莖粗壯,當(dāng)年生枝密被銹色絨毛,后禿凈,老莖赤褐色,表皮縱裂,散生皮孔;芽著生葉腋上方,具多數(shù)鉆形芽苞片,芽苞片長13-19毫米,葉柄脫落后莖上留有圓形葉痕,甚明顯。
蝦須草就是干花豆,是豆科干花豆屬干花豆屬植物,又名土甘草、蝦須草。
主要分布于廣西、廣東、云南等華南地區(qū)。民間用作滋補食品已有數(shù)百年歷史,或取根煎服,或取枝、根煮熟后食用。主要價值
根、葉可入藥干花豆性辛、平,味甘微酸,無毒,具有散淤消腫、止痛寧神、潤肺化痰等功效。用于風(fēng)濕骨痛、跌打損傷、骨折、小兒癡呆等癥。
它的莢果棍棒狀,扁平,長7-10厘米,寬2-2.5厘米,革質(zhì),頂端截形,具尖喙,基部漸狹,被平伏柔毛,后漸禿凈,有種子1-2粒;種子圓形,扁平寬約1厘米,棕褐色,光滑,種阜膜質(zhì),包于珠柄。花期5-9月,果期6-11月。
貓須草的功效:清熱祛濕,排石利水。
貓須草的作用:治急慢性腎炎,膀胱炎,尿路結(jié)石,風(fēng)濕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。
貓須草為亞灌木,高0.5~1米。莖枝四方形,紫褐色。葉對生;卵狀披針形,長3~12厘米,寬1.5~5厘米,邊緣在中部以上有鋸齒,兩面被毛,下面具腺點;葉柄長1~3厘米。花淡紫色,2~3朵一束對生,總狀花序式排列于枝頂。
擴(kuò)展資料
食用注意事項
雖然此植物屬于健康且傳統(tǒng)的中草藥,但是在使用之前還是要去請***人士進(jìn)行指導(dǎo),并且每天用量不能過多。此外,可能還有人很喜歡用此植物泡水喝,這雖然沒有副作用,但是也要注意每天不得飲用過多。
其實所有可藥用的植物都是如此,若用量過多都會適得其反,不但無法達(dá)到治療效果,還會產(chǎn)生其它不良反應(yīng)。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貓須草
長長的胡須就像魚的側(cè)線
可以用來感知水流也保持平衡
不過主要還是起了味覺和觸覺的功能
關(guān)于蝦須草的功效與作用的內(nèi)容到此結(jié)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